当前要闻:孩子上了初中才知道,小学阶段,真不该让孩子花太多时间使劲学习
来源:凝妈悟语柠橙妈妈    时间:2023-03-09 05:58:14

文|凝妈悟语


(相关资料图)

我们常听说“基础不牢,地动山摇”,当孩子上了小学,我们的神经就开始紧绷起来,让孩子在学习上花很多时间,一定要把基础打牢,防止到初高中掉队。

但是过犹不及,有的孩子,却因为用力过猛,到初中失去了后劲,成绩直线下滑,家长追悔莫及。

邻居家的孩子正在遭遇这样的危机。

虽然是邻居,但也不常见面,偶尔在电梯里碰到,邻居妈妈就会问我考上我们这里的重点高中,需要几个A几个B。我说也不是很难,6个A就可以。

我以为她家儿子上初三呢,结果才上初一,她就开始着急了。我安慰她,不用着急,还有2年多呢,肯定来得及。

邻居却表示很担心,她说儿子上小学的时候成绩很好,语数英常常是满分,但是上了初中,成绩就不行了。语文和数学尤其差,考B、C是常有的事,在班里只能排到20多名。

我说如果有特长,可以降档录取,我儿子是拿到了科技特长的A证,有两科可以提高一个等级,他心理压力减少,反而考到了6个A。

邻居妈妈叹息说,他也没有什么特长,小学的业余时间都用来刷题了,也没有培养起一个爱好,就想着只要成绩好就行,没想那么长远。结果孩子现在特别反感做题,成绩上不去,都有些厌学了。真的是人家说的,小学榨干了,没有后劲了。早知道这样,小学就不让他那么累了。

我听了也觉得很惋惜,但是开弓没有回头箭,不能再重读小学,只能硬着头皮走下去,再多花一些精力扭转局面。

儿子上学这么多年,也听过不少优秀家长分享育儿经验,他们有个大致相同的观点是:在小学阶段,并没有逼着孩子把时间和精力全部花在学习上,而是多面开花。孩子后劲很足,有更多选择的机会。

第一个方面,培养了阅读习惯,小学期间就读了很多书。

小学阶段,学习的科目少,就是语文、数学、外语,作业也不是很多,放学后写完作业,还有很多空余时间,他们不会让孩子刷题,而是让孩子多读一些书。

语文园地后面有推荐书目,学校老师也会推荐书,孩子们都会按要求读完。另外,家长也会参考一些比较好的书单,根据孩子的兴趣,给孩子单独提供更多的书,让孩子涉猎更广泛。

尤其当老师的家长,这方面做得特别到位,他们总是和孩子一起读书,读完还要进行头脑碰撞,展开讨论。既加深了对书的理解,又锻炼了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。

儿子班里的班长就是这样的优秀代表,是女孩,还在学生会任职,平时任务很多,还一直保持班级前五。

第二个方面,培养了兴趣爱好,有拿得出手的技能。

小学正是孩子求知欲特别旺盛的时期,可以让孩子多接触一些兴趣爱好,选择适合自己的一项或两项,一直坚持下去。不仅让孩子在繁忙的学习之余得到放松,也能让孩子在机会到来时有更好的选择。

孩子们的爱好五花八门,音乐、美术、舞蹈、运动、机器人、自然科学、信息学等等,他们都会在业余时间,进行专门的训练,让自己保持独特的优势。

有一些比较好的高中,都会提前选拔一些有特殊专长的孩子,只要专长达到学校的要求,即使分数稍微低一些,也有被录取的可能。现在是不拘一格降人才,孩子做喜欢的事,更能发挥优势,学得也更开心。儿子就是因为从小学开始喜欢机器人,一直保持爱好,把握住了到手的好机会。

特长要从小学开始练起,到初中再补,就未免太晚了。

第三个方面,培养了良好习惯,能适应课程的变化。

教育家陶行知说,教育就是培养习惯。

小学阶段培养的习惯,能延续到初中、高中、甚至大学,一点都不是危言耸听。

像写字,如果小学写不好字,以后就很难写好字。因为到初中、高中,老师不会再拿出特别多的时间让孩子练字,而且,孩子形成思维定势之后,也很难再认真写字。

但是书写特别重要,现在都是电脑阅卷,如果存在书写潦草、不清晰等问题,很容易被误判,而导致丢分。即使有一分之差,也会关系到上千个名次,很可能影响升学。

像有计划的学习,小学只有三门课,很容易分配时间,初中有9门课,就需要认真做好规划,才能有条不紊地完成各项学习任务。

像运动,在小学阶段就养成运动的习惯,身体素质很好,到初中的时候,要进行体育中考,不管是长跑还是引体向上,孩子都能轻松应付。如果不喜欢运动,就会对体育成绩产生恐惧。

你看,初中后,那些有后劲的孩子,都是在小学阶段进行了多方面、全方位发展,但很多家长还蒙在鼓里。

当然,优秀家长也不是天生优秀,也不是独创了这些方法,而是特别爱学习。

他们为了让孩子更好地成长,听了很多讲座,跟老师和家长交流,还会看很多育儿书。

写在最后:小学阶段,孩子的可塑性非常强,各个方面都更容易打好基础,为以后做准备,如果只把时间浪费在学习上,就太可惜了,于事无补。为了培养后劲十足的孩子,家长们可要行动起来了。

我是@凝妈悟语两男孩妈妈,10多年育儿经验陪孩子阅读、英语启蒙、科学启蒙分享育儿感悟、落地育儿干货欢迎关注,育儿路上一起前行

上一篇:

下一篇:

X 关闭

Copyright   2015-2022 华南咨询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粤ICP备18025786号-52   联系邮箱:295 911 578@qq.com